Youtube: https://youtu.be/GgBR22PuJ0M
优酷:https://v.youku.com/v_show/id_XNjMyNzU5ODYyNA==.html
随着人们逐渐依赖“线上”开展的教育、社交和旅行,探究实时“线下”和“线上”(网络摄像头)面部注视模式之间有怎样的差异是十分必要的。面孔加工的特征选择模型认为两者呈现的基本特征相同,因此无特异加工通路。然而,近期双人的“超扫描”研究发现背侧视觉流中的大脑区域对“线下”面孔有独特的反应。这可能是由于对实时“线下”面孔的加工需要处理更多的动态感觉信息,进而整合动作、注意和突出特征。来自Joy Hirsch团队的赵楠博士为大家介绍了他们采用近红外、EEG和眼动技术探究“线上”和“线下”面孔注视过程的研究。
Zhao, N., Zhang, X., Noah, J. A., Tiede, M., & Hirsch, J. (2023). Separable processes for live “in-person” and live “zoom-like” faces. Imaging Neuroscience, 1, 1-17. https://doi.org/10.1162/imag_a_00027
个人简介:
赵楠博士,南京林业大学讲师。 202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,获教育学博士学位。2019年到2020年在美国耶鲁大学Brain Function Lab 进行联合培养研究,毕业后任职于南京林业大学。
研究方向:应用行为、眼动追踪和脑成像技术,结合群体脑间同步(cross-brain coherence)集中探究(1)高级社会认知(如合作学习、竞争等)的脑机制;(2)积极信息,如积极情绪或积极社会交互等对认知(如注意)的影响。